大寒,斗指丑,太阳黄经为300°,公历1月20—21日交节。同小寒一样,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。 那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吗?

 

图片来源:摄图网

 

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“大寒”,处在三九、四九时段,此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中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。“小寒大寒,冻成一团”,这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,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

 

  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......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,风大,低温。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,过了大寒又立春,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。

 

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吗

  俗话说:“花木管时令,鸟鸣报农时。”花草树木、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,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,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。“平气法”划分节气,将大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鸡乳;二候征鸟厉疾;三候水泽腹坚。”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说明大寒的气温极低:此时,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冻到水中央,且又厚又结实。此外,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“一候瑞香,二候兰花,三候山矾(生于江南一带)”。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。

 

  大寒一过,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,正所谓冬去春来。这时候,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、腌制年肴、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、扫尘洁物,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——年节就要到了。

 

  二十四节气,即春季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;夏季: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;秋季: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;冬季: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不同的节日反映不同的物候。

 

  大寒是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,节令交大寒,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令,它反映的是气温变化,《三礼义宗》载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。自十一月一阳交初起,至此始彻,阴气出地方尽,寒气并在上,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也。”